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铁券 (第2/2页)
是自己毕竟凭借兵权逼迫着朝廷贬斥了当朝宰相卢杞等人,翟文秀因此还送了命,谁敢保证德宗将来回到长安以后不会秋后算账呢? 深知李怀光的源休也体会到了他惴惴不安的心情,马上给他出了一个歪招:以倔强不法的罪名杀掉李建微,吞并鄜坊兵力,然后上表请罪。如果朝廷降旨斥责他,就说明朝廷没有对他起疑心,但是如果朝廷没有斥责,则说明朝廷已经怀疑李怀光了,那时他就该公开投靠长安的大汉皇帝(朱泚这一年初一把国号改为大汉,年号改为天皇)。 按说只要是个人就能明白这是一个馊主意,偏偏李怀光这个颟夫居然觉得源休的主意很好,马上就杀掉了李建微进而吞并了鄜坊的五千士兵,然后立刻给德宗上奏折请罪。 德宗接到李怀光的奏折以后惊呆了,没想到李晟和李泌等人的猜测是真的,他权衡再三,不顾大臣们铺天盖地的弹劾,决定暂时先忍了这口恶气,等到光复长安以后再和李怀光算账。他找来陆贽,下旨宽免李怀光的同时,还加封李怀光为太尉,赐铁券,诏令李怀光三日后率兵出击,光复长安。 李泌听说了德宗这个决定,拉着草拟好圣旨的陆贽来面见德宗,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陛下,肯定是因为李晟和马汇的分兵引起了李怀光的注意,他这么做明显是在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。如果陛下此时斥责李怀光,老臣保证李怀光还能与陛下君臣相处,而偏偏陛下不仅没有斥责,反而还授予他太尉并赐了铁券,这样一来,李怀光一定会担心陛下秋后算账而公开造反。” 德宗悻悻地说道:“李怀光颟顸之人,怎么能想到那么远。朕今天暂时忍了这口气,待李怀光收复长安后,朕一定对他严惩不贷。”
李泌听了苦劝道:“李怀光性格粗疏,能使出这种花招必然有人暗中蛊惑。一旦陛下的诏书发到咸阳,背后之人一定会鼓动他谋反。如今长安还在逆贼手中,李怀光再反,陛下回銮之日岂不是会变得遥遥无期。老臣劝陛下不要意气用事,还应以大局为重。实在不行可以先拖一拖,十日之内,老臣一定想办法擒住李怀光,将朔方大军控制在朝廷手中。”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,想了想说道:“先生,既然你提到擒拿李怀光,朕想到了汉高祖刘邦伪游云梦智擒韩信之计,朕就下旨三日后亲临咸阳大营,那时将他擒获如何。” 李泌听了大惊失色,说道:“陛下万万不可以身涉险,老臣与李怀光麾下的兵马使杨朝晟有旧交,杨朝晟在汾阳王麾下多年,不仅忠于朝廷,而且在朔方军内颇有威望,老臣马上联系他,让他想办法擒住李怀光并平稳接管朔方军。但是,陛下务必不要心急,需要多给他几天时间筹划一下。” 德宗摇了摇头,说道:“最多三日,朕降旨让他三日后出兵,三日内杨朝晟没有结果,刘怀光如果奉旨出兵了,那就说明李怀光没有反意,朕第四日即亲自躬身到咸阳去鼓舞士气。如果他又找借口搪塞朕,朕就亲自到咸阳将他免职查办!” 李泌摇头说道:“老臣真做不到三日之内擒获李怀光。李怀光已经在咸阳拖延了近八十日,陛下又何必计较再多等几日呢?” 德宗听了这话,误以为李泌暗讽自己被李怀光戏耍了这么久竟没有觉察,负气说道:“朕意已决,先生三日内不能解决李怀光,朕就亲自去解决。”然后对陆贽说道:“学士在诏书上加上朕四日后亲临咸阳为将士们助威这句话。”说完,转身向后宫(实际是后院)走去。 …… 陆贽来到咸阳传达圣旨。 李怀光一听诏书正如源休所料那样,德宗不仅没有斥责自己,反而加封自己为太尉,还赐了铁券,心中十分害怕,情急之下将手中的诏书和铁券往地下一扔,抱怨道:“陛下什么意思?这是怀疑我李怀光吗?陛下以前都是为了安抚造反的将领才赐给免死铁券,可是我李怀光并没有造反,陛下为什么赐给我铁券呢?看来陛下已经开始怀疑我了,这是逼着我造反呢!” 陆贽一听李怀光的话,知道此时绝对不能火上浇油,赶紧宽慰道:“太尉怎么能如此想呢?陛下之所以赐太尉铁券,还不是因为太尉前几日杀了李建微然后上了个折子请罪吗?陛下就是怕太尉因此心中不安,所以才赐给太尉铁券,如果陛下真的怀疑太尉,四日后怎么还会来咸阳劳军壮威呢?” 陆贽的话并没有安抚住李怀光的惊惧之心,他说道:“学士不用再解释了,我虽然没读过书,但是还听说过刘邦计擒韩信的故事,请学士给陛下带句话,为避免君臣反目相见,请陛下尽速远离奉天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