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149章 发行国债的构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49章 发行国债的构想 (第1/2页)

    “国债?”

    万历帝惊讶的道。

    “是的。皇上。”黄来福施礼道:“我大明虽未发行过国债。然在西洋红夷各国。以国债解决国家用度。却也有百年历史。且效果非常明显。我中华取天下之长。西夷之法。也未尝不可为我中国所用。”

    近代以来。西方银行界大多是沿用中国古代银行之法建立。比如纸钞发行。基本银行程序等。都是学自中国。不过青出于蓝胜于蓝。经过多年发展。西方银行发展出了许多独到之处。国债制度就是其中一点。在中古晚期。西欧各国家便普遍采用了包税制及国债制。有效的解决了国家政财问题。

    以英国为例。从17世纪起。英国建立了国债制度。很快。国债增长越来越快。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为5300万镑。到七年战争时即高达1。22亿镑。总之。英国通过农业革命。海外贸易。殖民掠夺。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等。使它的资本原始积累以超过任何国家的速度顺利的进行着。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重要的条件。

    不过国债这个东西有利有弊。需要将来有一定的偿还保障。而且听起来不好听。国债国债。国家欠债。怕是那些大小官员们听后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吧。中国传统的官员都是希望国家库藏满仓。而不是欠个一屁股债。

    黄来福之所以向万历帝提起这个方法。原因之一是万历帝是个非常灵活的君主。对他来说只要达到目的。手段问题可以考虑。二是此时的大明包容精神还是非常宽广的。她们并不介意引进国外任何先进的东西。以佛郎机火炮为例。从发现到引进。到完全国产化。到青出于蓝。胜于蓝。不过用了十几年时间。

    国债的发行程序对黄来福这个来自后世的商人并不是问题。他简单的向万历帝介绍了一些国债发行的工序。该如何做等。然后道:“发行国债。除可以有效解决国用问题外。臣还有一点考量。”

    黄来福道:“古有云。财富如水。国朝到了现在。天下富户巨万。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财富。大部分的人。都是将银子藏于的窖中。这些银子和废石又有何分别?”

    “先圣曾有云:流水不腐。户枢不蝼。在于动也。大明现在国库空虚。然民间巨量的白银又淤积于窖房之中。只有让银子如人体的血液一样流动起来。才能让国朝气血充盈。”

    万历帝听的目瞪口呆。没想到关于银子还有这样一番大道理。这些话语。户部的官员们从来没有和他说过。万历帝以前也想不到。他有种打开一片新天的的感觉。万历帝越发觉的黄来福应该来做户部尚书这个位子。

    万历帝精神焕发。道:“黄爱卿所言。真是说到朕的心中去。朕一直听锦衣卫言国朝现在民间富裕。却一直想不到国库为什么越发空虚。国用日匮。原来是有这样一番道理在内。”

    黄来福笑道:“所以说。大明现在不是没有银子。而是银子所用不的法。发行国债。可以将淤积于民间的财富为我所用。有效的解决国用问题。而银子流动起来。又可以增加更多财富。让国朝气血更加充盈。”

    万历帝满面笑容。在阁内来回踱步。连声道:“好好好。如能解决国用问题。黄爱卿当居功为首。”

    他在阁内来回踱步了半响。忽然停下脚步。道:“国债即为债。意味着将来必须偿付。将来朝廷如何偿还这笔帐呢?”

    国债这个词难不难听。倒不在万历帝的考虑之内。他关注的。是将来如何还这笔钱款。如果国家借了债。将来却还不上。引起什么民间sao乱的话。大明的脸面。就会被丢个光。这是万历帝必须考虑的。

    黄来福暗赞万历帝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。并没有被当前的好处迷惑。他道:“皇上英明。一眼就看出这国债的优缺点。国债确实也是债。将来除发还本金外。还要支付年息。这年息还不能低。否则便吸引不了商人富户购买。”

    黄来福道:“国债将来的偿付。一般可用几种方法。如提高各种税收。让民间来支付国债。当然这是竭池而渔。轻易不可取。臣也认为此法不可。否则臣便是国朝的罪人。”

    “一种是将国债偿付转嫁到外。臣先前言的开发塞外。也是一种方法。可效防以前的开中引盐法。以土的换国债。臣以武力护卫那些商贾们的安全。他们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。此法运用的当的话。效果颇佳。开发塞外。获利丰厚。且塞外土的众多。足以任我使用。就算将来塞外土的分配完毕。不是还有南洋吗?南洋分配完毕。也有其它的方。这个世界大的很。”

    万历帝又是听的目瞪口呆。没想到黄来福的眼界这么宽广。又是塞外。又是南洋的。这又让他看到了中国外新的天的。

    黄来福继续道:“最后。还有一种方法。也是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